小孩睡眠质量差可以通过调整作息习惯、改善睡眠环境、适当补充营养、药物治疗以及心理行为干预等方式进行改善。日常需密切观察,若症状持续需及时就医。
1、调整作息习惯
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每天固定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避免白天过度睡眠。睡前1小时避免剧烈运动或观看刺激性节目,可适当进行阅读、听轻音乐等放松活动。
2、改善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温度在20-24℃,湿度50%-60%。使用遮光窗帘减少光线干扰,选择透气舒适的纯棉寝具。学龄前儿童可保留小夜灯,但亮度需低于50流明。
3、适当补充营养
临床数据显示约30%睡眠障碍患儿存在维生素D缺乏。可在医生指导下每日补充维生素,学龄儿童可配合摄入含钙丰富的牛奶、奶酪等乳制品。
4、药物治疗
对于明确由过敏性疾病引起的睡眠障碍,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中成药如小儿七星茶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给药。
5、心理行为干预
针对焦虑、夜惊等情况,可通过游戏治疗、沙盘治疗等心理疏导方式改善。行为疗法可采用渐进式延迟入睡法,配合正强化奖励机制,6-8周有效率可达70%。
若调整后2周仍存在入睡困难、夜醒超过3次或伴发育迟缓等情况,建议及时就诊儿科或儿童保健科。需注意2岁以下幼儿禁用苯海拉明等镇静类药物,青春期前儿童不宜使用褪黑素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