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可能是饮食不节、劳逸失调、情志不畅、久病体虚、先天不足等原因引起的,常见于长期存在不良生活习惯或体质较弱的人群。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若脾胃功能受损,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1、饮食不节
长期暴饮暴食、偏好生冷油腻食物或过度节食,会导致脾胃负担加重,影响水谷精微的运化。例如过量食用冰淇淋、肥肉等食物易生湿滞,削弱脾的升清功能,引发脾虚。
2、劳逸失调
过度劳累或久坐不动均会损伤脾气。体力消耗过大时,气血生化不足;缺乏运动则使脾胃气机壅滞,运化能力下降,最终导致脾虚。
3、情志不畅
忧思过度或情绪抑郁会引起肝气郁结,横逆犯脾。中医五行理论中肝木克脾土,长期精神压力会抑制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现食少、脘闷等症状。
4、久病体虚
慢性疾病如慢性胃肠炎、贫血等会持续耗伤脾气,使气血生化无源。脾虚反过来又会加重原发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5、先天不足
部分人群因遗传因素或孕期调养不当,存在脾胃素虚的体质特点。此类人群稍受饮食或环境因素影响,便易出现脾虚症状。
存在脾虚症状时,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生冷食物摄入,适当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若伴有明显疲乏、水肿或体重异常下降,需及时到中医科就诊,通过四君子汤、补中益气丸等中药调理,避免自行滥用滋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