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妈”是月经的俗称,是女性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并伴随出血的生理现象。其形成与激素水平变化密切相关,通常在11-15岁初潮后规律出现,具有维持生殖健康和反映身体状况的作用。
1、月经的形成
月经是子宫内膜受雌激素和孕激素调控发生的周期性变化。当未受孕时,黄体萎缩导致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失去支持而剥脱,血液与组织碎片经阴道排出形成经血,此过程平均持续3-7天。
2、周期的调节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通过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精密调控月经周期。卵泡期雌激素促进内膜增生,排卵后孕激素促使内膜进入分泌期,若未受精则启动月经来潮,完整周期通常为21-35天。
3、功能与作用
月经可清除未受孕的子宫内膜,维持宫腔环境稳定。规律的月经周期反映生殖内分泌系统正常运作,异常出血、周期紊乱或痛经等症状可能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或内分泌疾病,需及时排查。
建议女性经期注意外阴清洁,避免盆浴和剧烈运动。出现周期短于21天、经量超过80ml或持续腹痛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日常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铁质预防贫血,记录月经周期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