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来了但下不来可能是气滞血瘀、宫寒、子宫内膜受损等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宫颈粘连等疾病因素有关,需及时就诊明确具体病因。
1、气滞血瘀
长期情绪紧张或压力过大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血液在宫腔内瘀滞形成血块,从而出现经血排出不畅、小腹坠胀等症状。此时可遵医嘱使用益母草颗粒、血府逐瘀胶囊、少腹逐瘀丸等药物活血化瘀,促进经血排出。
2、宫寒
若经期受凉或长期食用寒凉食物,可能引起子宫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经血淤积无法顺利排出,伴随手脚冰凉、痛经等症状。一般可选用艾附暖宫丸、桂枝茯苓丸、温经颗粒等中成药温经散寒,改善症状。
3、子宫内膜受损
多次人工流产或宫腔操作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变薄或存在瘢痕粘连,影响经血正常排出,可能出现月经量少、经期延长等情况。需遵医嘱使用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等药物修复内膜,必要时需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
4、内分泌失调
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可能干扰激素水平,导致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出现经血滞留。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病因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调节内分泌功能。
5、宫颈粘连
既往宫颈手术或炎症可能造成宫颈管狭窄或闭锁,阻碍经血流出,严重时可能完全闭经。临床需通过宫颈扩张术解除粘连,术后可配合地屈孕酮片预防再次粘连。
若长期存在经血排出困难的情况,建议及时进行妇科超声、性激素六项等检查。治疗期间需避免自行服用活血类药物,尤其是存在子宫肌瘤或出血倾向者,需严格遵循医嘱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