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的形成通常与牙菌斑、饮食因素、牙齿结构异常等原因有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形成龋洞。
1、牙菌斑
牙菌斑是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细菌生物膜,其中的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细菌能将食物中的糖分转化为酸性物质。长期存在的酸性环境会溶解牙齿表面的矿物质,造成牙釉质脱矿。若未及时清洁,牙菌斑逐渐向深层侵蚀,可形成肉眼可见的龋洞。
2、饮食因素
频繁摄入高糖食物或碳酸饮料会为致龋菌提供代谢原料,加速酸性物质的产生。尤其是粘性糖果、糕点等易滞留于牙缝的食物,会延长酸性环境对牙齿的腐蚀时间。夜间进食后未清洁口腔,更易加剧龋齿发展。
3、牙齿结构异常
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齿排列不齐或窝沟过深等结构缺陷,容易造成食物残渣滞留和清洁困难。这些薄弱区域更易被细菌侵入,部分患者因遗传因素导致牙本质矿化程度低,抗酸蚀能力显著下降。
日常应注意饭后及时漱口,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并配合牙线清洁牙缝。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发现早期龋损可及时进行氟化物治疗或窝沟封闭。对于已形成的龋洞,需尽快就诊进行复合树脂充填或嵌体修复,防止病变累及牙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