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发作时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调整以及社会支持等方式进行干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
1、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负面思维模式,改善情绪状态。人际疗法则关注人际关系对情绪的影响,通过改善沟通方式缓解抑郁症状。这两种心理治疗方法需由专业心理医生进行系统性指导。
2、药物治疗
临床常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片、舍曲林片、帕罗西汀片等,这些药物需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服用。对于伴有焦虑或失眠症状的患者,医生可能会短期联合使用阿普唑仑片等镇静类药物。
3、物理治疗
经颅磁刺激通过磁场刺激特定脑区改善神经递质功能,适用于药物疗效欠佳者。改良电休克治疗主要应用于重度抑郁发作且存在强烈自杀倾向的患者,需要在麻醉状态下进行。
4、生活调整
保持规律作息,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夜间睡眠。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等,每周3-4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有助于促进内啡肽分泌。饮食方面注意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
5、社会支持
家属应主动陪伴并倾听患者诉求,避免批判性言语。鼓励患者参加社区组织的团体活动,建立新的社交联系。工作单位可酌情调整工作强度,帮助患者逐步恢复社会功能。
当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抑郁症状时,建议及时前往精神心理科就诊。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切忌自行增减药物剂量。保持治疗信心,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获得症状缓解,建议建立康复日记记录情绪变化,便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