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发霉的面包可能会引发急性胃肠炎、霉菌感染、过敏反应,甚至存在肝损伤或致癌风险,具体影响与霉菌种类及摄入量有关。若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处理。
1、急性胃肠炎
发霉面包中的霉菌毒素可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低热或乏力,严重时可出现脱水。此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
2、霉菌感染
若面包污染了毛霉菌等条件致病菌,可能引发口腔、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免疫低下者可能出现咳嗽、发热、黏膜溃疡等症状,需通过真菌培养确诊,必要时使用氟康唑胶囊、伊曲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治疗。
3、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对霉菌代谢产物敏感,可能引发皮肤瘙痒、荨麻疹、眼睑水肿等过敏症状。可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抗组胺药物,严重过敏者需及时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液。
4、肝损伤风险
黄曲霉等产毒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具有肝毒性,长期或大量摄入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出现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临床需通过护肝治疗,如使用谷胱甘肽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药物。
5、致癌风险
黄曲霉毒素属于强致癌物,长期接触可能增加肝癌、胃癌等恶性肿瘤发病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一类致癌物,即使高温烹煮也难以完全破坏其毒性。
食用发霉食物后建议立即漱口,2小时内可尝试催吐。若出现持续性呕吐、血便、意识模糊等症状,需急诊洗胃并留院观察。孕妇、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出现严重反应,建议尽早就医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日常需注意食品保存环境,避免食用过期或霉变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