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火的中药通常有黄连、石膏、知母等,具体用药需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选择。胃火旺盛多因饮食不节或外感热邪导致,表现为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需根据个体情况合理使用中药调理。
1、黄连
黄连性寒味苦,归心、胃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中医认为其苦寒之性能直折胃中实火,常用于治疗胃火炽盛引起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现代研究显示其含小檗碱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2、石膏
生石膏性大寒,归肺、胃经,擅长清热泻火。对于胃火亢盛导致的高热烦渴、牙龈红肿疼痛,常与知母配伍使用。其矿物成分硫酸钙可通过清解气分热邪,缓解胃部灼热感,但脾胃虚寒者慎用。
3、知母
知母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既能清胃火又可滋阴润燥。适用于胃火伤阴引起的口渴咽干、便秘等症,常与石膏组成白虎汤核心配伍。其含有的皂苷类物质具有解热作用,能改善胃火引起的口腔黏膜干燥。
清胃火期间需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保持规律作息。若出现持续口苦、牙龈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到中医科就诊,通过脉诊舌诊准确辨证。中药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长期自行服用寒凉药物损伤脾胃阳气,服药期间出现腹泻等不适需立即停药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