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药物服用后可能引发药效降低、不良反应或毒性风险,通常不建议使用。具体影响需结合药物类型及保存情况综合判断。
1、药效降低或失效
药物过期后有效成分可能逐渐分解,导致浓度下降或化学结构改变,无法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例如解热镇痛药布洛芬过期后可能无法有效缓解发热,降压药硝苯地平控释片失效可能导致血压控制不稳。
2、引发不良反应
药物辅料或分解产物可能刺激人体。乳糖等崩解剂变质可能引起腹胀腹泻,四环素类药物分解产物会损伤肾功能,硝酸甘油片剂氧化后可能产生有害亚硝酸盐类物质。
3、特殊药物毒性风险
胰岛素等生物制剂过期易滋生细菌,化疗药卡铂降解可能产生肾毒性物质,眼药水开封后即便在保质期内也可能因微生物污染导致眼部感染。
若误服过期药物,建议立即携带药品包装至医疗机构评估风险,常规处理包括催吐、吸附剂使用及对症支持治疗。日常应定期检查家庭药箱,过期药品需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片剂胶囊可密封后投放专用回收箱,液体药物需吸附处理避免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