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是位于骨盆底部的一组肌肉群,呈吊床状支撑膀胱、子宫和直肠等盆腔器官,主要参与控制排尿、排便及维持器官位置。其结构组成、核心功能及常见问题如下:
1、结构组成
盆底肌由肛提肌、尾骨肌、尿道括约肌等多组肌肉构成。肛提肌是核心部分,分为耻骨直肠肌、耻骨尾骨肌和髂骨尾骨肌,协同维持盆腔器官稳定。这些肌肉附着于耻骨、尾骨及两侧坐骨,形成封闭骨盆底的网状结构。
2、核心功能
盆底肌具有三重生理作用。其一,承托膀胱、子宫、直肠等器官防止下垂;其二,通过收缩放松调控尿道、肛门括约肌,实现自主控制排尿排便;其三,参与性功能,女性阴道收缩力和男性勃起功能均与其相关。妊娠期间还需承担胎儿重量。
3、常见问题
盆底肌松弛可能导致压力性尿失禁(咳嗽漏尿)、盆腔器官脱垂(子宫下坠)或便秘。高肌张力则可能引发尿潴留、慢性盆腔疼痛。顺产、肥胖、长期便秘及衰老都是常见诱因,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3倍。
日常可通过凯格尔运动强化盆底肌,如持续收缩肛门3秒后放松,每日3组每组15次。若已出现漏尿、下腹坠胀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电刺激治疗或生物反馈训练,重度脱垂患者可能需要悬吊术等外科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