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突是人体椎骨后方的骨性突起结构,通常位于椎弓的正中位置,是脊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涉及结构特征、生理功能以及相关病变三方面。
1、结构特征
棘突呈板状或尖突状,沿椎骨后方向后延伸,自上而下排列形成脊柱后方的骨性隆起。不同节段的棘突形态有所差异,例如颈椎棘突较短且分叉,胸椎棘突细长斜向下,腰椎棘突呈宽扁的四边形。体表触摸时可清晰触及各椎体棘突,临床常用作脊柱定位标志。
2、生理功能
棘突作为肌肉、韧带附着点,承担着重要的生物力学作用。其表面附着多裂肌、棘上韧带等结构,参与维持脊柱稳定性及运动协调性。同时,棘突形成的骨性屏障对椎管内的脊髓神经具有保护功能,能缓冲外力冲击。
3、相关病变及诊断
棘突可能发生骨折、骨质增生或炎症反应。急性外伤可能导致棘突骨折,出现局部肿胀压痛;慢性劳损可能引发棘上韧带炎,表现为脊柱中线压痛。临床通过触诊、X线或CT检查可明确病变,核磁共振常用于评估软组织损伤程度。
出现棘突区域持续性疼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神经症状时,应及时到骨科就诊。日常需注意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弯腰负重,进行核心肌群锻炼有助于增强脊柱稳定性。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禁止自行进行暴力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