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脑供血不足怎么办?

饶凯华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调整、基础疾病控制、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选择合适方案。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1、药物治疗

若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狭窄,可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或改善脑循环药物如尼莫地平片。若伴随高脂血症,需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等降脂药物。需注意药物禁忌证,如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抗血小板药物。

2、生活调整

建议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减少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戒烟限酒,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和久坐。

3、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常用药物包括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糖尿病患者需通过二甲双胍片、胰岛素等将空腹血糖维持在7.0mmol/L以下。房颤患者需规律服用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

4、物理治疗

对于慢性脑供血不足,可考虑高压氧治疗改善脑组织氧合。颈部血管按摩、经颅磁刺激等物理疗法需在专业机构进行,避免不当操作导致血管损伤或血栓脱落。

5、手术治疗

颈动脉狭窄超过70%或有斑块脱落风险时,可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椎动脉狭窄患者可考虑血管成形术,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再狭窄。

日常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每3-6个月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若出现突发性眩晕、行走不稳、视物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诊神经内科,必要时完善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治疗期间避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或停用处方药,尤其是抗凝药物需严格遵医嘱服用。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