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寒的改善方法需根据具体原因选择,常见处理方式包括日常调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日常调理
恶寒可能与受凉、体质虚弱等因素有关。日常需注意防寒保暖,适当增加衣物或使用暖贴等物品。饮食上可摄入温补类食物,如姜茶、羊肉汤等,避免生冷食物刺激。同时需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导致抵抗力下降。
2、物理治疗
突发恶寒时可用热水袋热敷腹部、后腰等部位,或用40-45℃温水泡脚15-20分钟,促进末梢血液循环。环境温度建议维持在22-26℃,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需注意取暖设备的使用安全,避免低温烫伤。
3、药物治疗
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恶寒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连花清瘟胶囊等抗感染药物。贫血患者可服用琥珀酸亚铁片,甲状腺功能减退者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应在体温超过38.5℃时使用,24小时内服用不超过4次。
出现恶寒伴随高热、意识模糊、肢体僵硬等危重症状时,应立即急诊处理。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自行服用抗生素可能掩盖病情。冬季需注意室内外温差调节,外出时做好头颈部防护,老年人群可定期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