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骨折可能与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急救处理、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当手臂受到外力冲击或长期劳损时,骨组织连续性中断就会导致骨折,需及时就医明确损伤程度并规范处理。
1、直接暴力
若手臂被重物砸伤、撞击或遭受车祸等直接外力冲击,骨骼无法承受压力可能发生断裂。此时患者会出现剧烈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需尽快用夹板或硬纸板固定患肢,避免二次损伤,及时送医进行X线检查。
2、间接暴力
摔倒时手掌撑地、肘关节过度扭转等间接暴力可通过杠杆作用传导至手臂骨骼薄弱处,导致桡骨远端、肱骨髁上等部位骨折。这类损伤可能伴有血管神经损伤,需在医生评估后进行手法复位,并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
3、积累性劳损
长期进行投掷运动或重复性劳动可能使手臂骨骼反复受到应力刺激,逐渐形成骨裂或疲劳性骨折。此类骨折早期症状较轻,可通过制动休息、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疼痛,严重时需手术植入钢板固定。
对于明确诊断的胳膊骨折,若为稳定性骨折可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若为粉碎性骨折或伴有血管损伤,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需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并在康复科指导下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肉力量练习。
发生胳膊骨折后应避免随意移动患肢,不可自行揉捏或热敷肿胀部位。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加强钙质和蛋白质摄入,戒烟戒酒以促进愈合。若出现手指麻木、皮肤苍白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告知医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