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睡困难可以通过调整睡眠环境、建立规律作息、进行放松训练等方式改善,必要时需就医明确原因。长期失眠可能影响健康,建议及时干预。
调整睡眠环境有助于提高入睡效率。保持卧室安静、黑暗,温度适宜,通常推荐室温在18-22℃之间。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和透气性好的床上用品,可减少夜间觉醒次数。部分研究显示使用遮光窗帘能提升褪黑素分泌水平约20%。
规律作息能帮助建立稳定的生物钟。每天固定起床时间,周末差异不宜超过1小时。午睡控制在30分钟内,避免傍晚后打盹。睡前1小时避免接触电子屏幕,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达50%以上。建立睡前仪式如阅读纸质书、听白噪音,能形成条件反射。
放松训练可缓解入睡前的焦虑状态。渐进式肌肉放松法通过交替收缩和放松肌肉群,能降低心率8-12次/分钟。4-7-8呼吸法通过延长呼气的时间调节自主神经,练习时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正念冥想每天练习10分钟,持续两周可提升睡眠质量评分30%左右。
若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建议记录两周睡眠日记后就诊。睡眠专科医生会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等检查,判断是否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等器质性疾病。认知行为疗法作为失眠的一线治疗,有效率可达70%-80%,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