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得了抑郁症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家庭支持以及生活调整等方式改善。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个体化进行,并密切监测药物反应。
1、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方法可帮助老年人调整负面思维,增强应对能力。心理治疗需由专业心理医生进行,通常需多次会谈,家属需耐心陪伴并鼓励患者配合。
2、药物治疗常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片、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这类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小。对于伴有失眠症状的患者,可短期使用米氮平片。需注意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用药剂量需严格遵医嘱调整。
3、物理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等无创物理疗法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适用于药物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副作用的患者。需在正规医疗机构每周进行2-3次治疗,疗程通常持续4-6周。
4、家庭支持家属应主动倾听患者诉求,避免批评指责。协助建立规律作息,陪同参与社交活动,通过养花、书法等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同时需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预防自伤行为。
5、生活调整保证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牛奶、香蕉摄入,有助于改善情绪。每天进行30分钟散步、太极拳等适度运动,维持人际交往。睡眠障碍者可通过睡前泡脚、听轻音乐等方式改善睡眠质量。
建议家属陪同患者及时到精神科就诊,完善抑郁量表评估。治疗期间避免自行增减药物,注意观察便秘、头晕等药物不良反应。定期复诊评估疗效,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获得症状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