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可以通过调整作息、改善睡眠环境、心理调节、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方法帮助改善。若长期存在睡眠问题,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
调整作息需要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尽量在固定时间上床和起床,避免白天长时间补觉或赖床。同时应减少午睡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避免影响夜间睡眠质量。改善睡眠环境需确保卧室安静、黑暗,室温保持在18-22℃之间,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和舒适的枕头,必要时可使用遮光窗帘或耳塞。
心理调节可通过正念冥想、呼吸训练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建议在睡前1小时进行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依次收紧和放松全身肌群。认知行为疗法中可尝试建立"床只用于睡眠"的条件反射,若卧床20分钟未入睡应离开卧室进行放松活动。饮食调理方面,睡前可饮用温牛奶或食用香蕉等含色氨酸的食物,避免摄入咖啡因、尼古丁等兴奋性物质,晚餐不宜过饱或空腹入睡。
对于长期严重失眠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右佐匹克隆片、阿普唑仑片、劳拉西泮片等镇静催眠药物,伴有抑郁情绪者可遵医嘱服用米氮平片、盐酸曲唑酮片等抗抑郁药。中成药如乌灵胶囊、百乐眠胶囊、枣仁安神胶囊等也具有一定助眠作用。
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是改善失眠的基础,建议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减少蓝光对褪黑素分泌的抑制。若失眠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或伴随日间功能损害,应及时到睡眠医学科就诊,完善多导睡眠监测等检查,排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器质性疾病。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突然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