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是否有毒以及是否可以食用,通常需要根据其种类和处理方式综合判断。适量食用经过正确处理的甜杏仁一般安全,但未经处理的苦杏仁可能存在中毒风险。
甜杏仁属于常见可食用坚果,其氰苷含量较低,日常适量食用通常不会导致中毒。这类杏仁多用于制作糕点或直接食用,每日摄入量建议控制在10~20克。未经浸泡、煮沸等去毒处理的苦杏仁直接食用可能引发恶心呕吐、头晕心悸等中毒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抑制。
若误食未经处理的苦杏仁,成年人摄入10粒以上即可能出现中毒反应。正确的加工方法包括清水浸泡2~3天,每天换水3次,再经煮沸10分钟以上,可有效去除90%以上的有毒成分。建议选择市售经过规范加工的杏仁制品,避免自行采集野生杏仁食用。储存时注意密封防潮,防止霉菌污染产生黄曲霉毒素。
食用杏仁后若出现口唇麻木、恶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就医。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应严格控制摄入量,建议每日不超过5粒甜杏仁。购买时注意区分南北杏仁,北杏仁需在中药师指导下使用。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