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是一种因体内缺乏乳糖酶而无法有效消化乳糖的常见消化系统症状。患者摄入含乳糖的食物后,可能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反应。
乳糖不耐受的发生主要与小肠黏膜乳糖酶活性不足有关。乳糖酶负责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供人体吸收,当酶活性降低时,未分解的乳糖进入结肠后被肠道菌群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和短链脂肪酸,引发肠胀气、肠鸣等症状。这种情况可分为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原发性乳糖酶缺乏(随年龄增长酶活性下降)和继发性乳糖酶缺乏(由肠道疾病引发)三种类型,其中原发性在亚洲人群中较为常见。
日常管理中建议控制乳制品摄入量,可选择酸奶、奶酪等发酵乳制品,或饮用添加乳糖酶的牛奶。超市中常见的低乳糖、无乳糖奶制品也是较好的替代选择。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血便、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就诊消化科进行呼气氢试验等专业检测。确诊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指导饮食调整,必要时开具缓解胃肠痉挛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