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是包裹在肌腱周围的结缔组织鞘状结构,主要分布于手足等活动频繁的部位。其作用是固定肌腱位置并减少摩擦,从而协助肢体完成灵活运动。以下从多个方面具体说明腱鞘的相关知识:
1、定义
腱鞘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管状结构,呈双层套管状包裹肌腱。这种特殊结构使肌腱能在鞘管内自由滑动,同时避免与周围骨骼、关节发生直接摩擦。人体约有数十个腱鞘,多集中在腕部、手指、踝部等运动幅度大的区域。
2、位置
上肢腱鞘主要分布在腕管区(如桡骨茎突腱鞘)、指屈肌腱纤维鞘等部位,控制手指抓握动作。下肢腱鞘多见于踝关节周围(如跟腱腱鞘)及足底腱膜处,负责足部屈伸运动。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肩袖肌腱等部位也存在腱鞘结构。
3、功能
腱鞘内层滑膜分泌滑液,这种粘稠液体如同机械轴承中的润滑油,可使肌腱滑动阻力降低60%-70%。外层纤维层则发挥约束作用,防止肌腱在剧烈运动时发生弹响或脱位,确保运动轨迹的稳定性。
4、结构
典型的腱鞘由外层的纤维层和内层的滑膜层构成。纤维层由环形和斜形排列的胶原纤维组成,厚度约0.5-1mm,具有抗拉伸特性。滑膜层分为壁层和脏层,壁层贴附纤维鞘内壁,脏层覆盖肌腱表面,两层间的潜在腔隙含少量滑液。
5、常见问题
腱鞘炎是最多发的病变类型,约占运动系统疾病的15%。长期重复动作会导致腱鞘内壁充血水肿,严重时形成狭窄性腱鞘炎,典型表现为弹响指、扳机指等症状。腕管综合征也常与腱鞘病变相关,多因腱鞘肥厚压迫正中神经引发。
日常应注意避免长时间重复单一动作,从事手工劳动或体育锻炼时可佩戴护具。若出现局部肿胀、活动受限或摩擦音,建议及时到骨科就诊,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腱鞘状态。早期发现病变可通过制动、理疗等方式改善,避免发展为慢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