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的急救步骤主要包括评估现场安全、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以及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等关键环节,需注意操作规范和避免二次损伤。具体操作需根据患者年龄、状态调整,非专业人员应优先拨打急救电话。
1、评估现场安全
施救者需首先确认环境安全,避免自身和患者遭受进一步伤害。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可通过轻拍双肩、大声呼唤判断反应。若患者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立即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指定他人拨打急救电话并获取AED设备。
2、胸外按压
将患者仰卧于坚硬平面,施救者跪于患者一侧。按压部位为胸骨下半段(两乳头连线中点),双手叠扣,掌根着力,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按压。成人按压深度需达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保证胸廓充分回弹,按压中断时间不超过10秒。持续按压直至AED到达或专业急救人员接手。
3、开放气道与人工呼吸
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清除口腔异物。捏紧患者鼻孔,施救者正常吸气后包紧患者口唇吹气1秒,观察到胸廓隆起即为有效。每30次胸外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潮气量约500-600ml,避免过度通气。存在面部创伤或传染病风险时可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
4、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
打开AED后按照语音提示操作,贴放电极片时需暴露患者胸部并擦干汗液。仪器分析心律期间确保无人接触患者,若提示需电击,确认所有人离开后按下放电按钮。除颤后立即恢复胸外按压,2分钟后再重新分析心律。
注意事项包括按压时保持手臂垂直、避免按压剑突部位,人工呼吸时防止胃胀气。施救过程中应减少中断,非专业人员持续按压至急救人员到达。对于孕妇患者,按压位置需上移至胸骨中段;婴儿按压采用两指法,深度约4厘米。所有施救者应定期参加复训,保持技能熟练度,实际操作时优先保障自身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