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月经通常是指女性在生殖周期中出现的规律性子宫出血,主要特征包括周期规律性、经期持续时间和经量适中。其正常范围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一般符合以下标准。
1、周期规律性
正常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周期从本次月经第一天到下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计算,提前或推迟一周内多属于正常波动。青春期或围绝经期女性可能因激素水平不稳定出现周期不规律,但育龄期女性若长期周期紊乱需考虑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
2、经期持续时间
正常经期通常持续2~8天,平均4~6天。出血时间过短可能提示子宫内膜受损或卵巢功能减退,超过8天则需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器质性疾病。经期前两天出血量较多,后期逐渐减少属于正常现象。
3、经量适中
单次月经总失血量在5~80ml之间属于正常范围。可通过卫生巾使用量初步判断,每日更换3~5片为常见情况。月经过多可能引发贫血,需排查凝血功能障碍或子宫腺肌症;经量少于5ml则定义为月经过少,可能与宫腔粘连、内分泌失调有关。
建议女性通过记录月经日记观察周期变化,若出现持续周期紊乱、经期延长或经量异常,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与激素水平检测。日常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节食或精神压力过大,有助于维持正常月经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