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
  • 字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表现。这种咳嗽通常持续4周或更长时间,并且经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重。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理生理改变与哮喘病一样,都是持续气道炎症反应与气道高反应性。部分患者可发展为哮喘,但并非所有咳嗽变异性哮喘都会发展成哮喘。 在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目前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如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等。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戒烟、避免接触过敏原、增强体质等措施来预防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作。 总之,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慢性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预防。
卡氏肺囊虫肺炎
卡氏肺囊虫肺炎是一种由肺孢子菌引起的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为条件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本病20世纪50年代前仅见于早产儿、营养不良婴儿,近10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肿瘤化疗的普及,尤其是HIV感染的出现,PCP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HIV感染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与致死的主要病因。
口腔毛滴虫病
口腔毛滴虫病是由口腔毛滴虫寄生在口腔、齿垢,及齿的龋洞内,可引起咳嗽、咳痰临床症状,故又称口腔毛滴虫病。一般认为与口腔疾患无直接关系,但可下延引起支气管炎和肺部感染,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在黄色和血色痰或胸水中均可检出虫体。
咖啡因与氨茶碱中...
咖啡因(caffeine)与氨茶碱(amino-phylline)同为黄嘌呤的衍化物,其药理作用相似,仅在作用强度上有所差异。苯甲酸钠咖啡因(安钠咖)为咖啡因与苯甲酸钠的混合物,含无水咖啡因47%~50%;氨茶碱为茶碱和乙二胺的复合物。咖啡因中毒多由于误服或治疗用量过大引起,少数因摄入含大量咖啡因的饮料所致;偶有婴幼儿对咖啡因敏感性高,可因进入微量而发生急性中毒症状。氨茶碱的有效治疗量与中毒量相差不大,其中毒可由于内服、直肠用药、肌注等药量过大、用药间隔时间过短、静脉注射较大剂量或速度过快等引起,少数由于对本药的敏感性过高所致。
柯萨奇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感染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染性疾病。柯萨奇病毒(Coxsachie virus)是一种肠病毒(enteroviruses)分为A和B两类,妊娠期感染可引起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性病变,并致胎儿宫内感染和致畸。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心包炎、流行性胸肌痛、疱疹性咽峡炎等,有的病情类似脊髓灰质炎。
咳嗽晕厥综合征
咳嗽晕厥综合征(cough syncope syndrome)是指咳嗽时发生的短暂性意识丧失,能迅速自行恢复而不留任何后遗症的一组病症。
卡他莫拉菌感染
奈瑟菌科包括五个菌属:奈瑟菌属、莫拉菌属、金氏菌属、不动杆菌属和Oligella属。其中莫拉菌属又包含莫拉(Moraxella)和布拉汉(Branhamella)两个亚属,对上述命名和分类仍存在争议。卡他莫拉菌(Moraxella catarrhalis,MC)也有称卡他布兰汉菌(Branhamellacatarrhalis,BC)是寄居于人类上呼吸道的莫拉菌属的一种细菌,1970年分类为布兰汉菌,1984年该菌被列为莫拉菌属的一个亚属,称为Moraxedla(Branhamella)catarrhalis即卡他莫拉(布拉汉)菌,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命名是M.catarrhalis(MC)即卡他莫拉菌。随着对本属细菌的深入研究,其命名还将会发生变化。MC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双球菌。过去认为仅是健康人呼吸道的正常寄居菌群。
克雷白杆菌属感染
克雷白杆菌属(Klebsiella)存在于正常人的肠道和呼吸道,亦存在于水和谷物中。在免疫低下以及接受手术和侵袭性医源性操作的人群易罹患本属细菌感染,亦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
卡氏肺囊虫病
卡氏肺囊虫病(pneumocystosis)是卡氏肺囊虫(pneumocystis carinii)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和发绀等。其病原特征为间质性肺炎,故称卡氏肺囊虫病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本病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或有缺陷者,可视为一种机会性感染。自80年代发现本病在艾滋病患者中高发病率和病死率以来,肺囊虫病特别是PCP研究逐渐深入。
寇热
寇热是由贝纳立克次体(R.burnetii,又称伯氏立克次体、寇热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935年在澳大利亚首次发现,由于认为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query为疑问之意),故名寇热。牛、羊、狗、马、骡和猪等家畜为主要传染源。临床特征为发热、头痛、全身肌肉疼痛;但无皮疹,有时伴间质性肺炎,少数患者出现慢性肝炎或致命性的心内膜炎。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简称溃结,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是侵及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常始自左半结肠,可向结肠近端乃至全结肠,以连续方式逐渐进展。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可有缓解与发作相交替,患者可仅有结肠症状,也可伴发全身症状。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又称为“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慢性肠壁全层炎”等。其特点为病因未明,多见于青年人,表现为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合并纤维化与溃疡。可侵及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包括口腔、肛门,病变呈节段性或跳跃性分布,并可侵及肠道以外,特别是皮肤。临床表现因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不同而多样化,可表现为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及肠梗阻,伴有发热、贫血等。病程缓慢,易复发。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alpha 1 anti-trypsin deficiency-associated liver disease)是遗传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引起的代谢性肝脏疾病,以常染色体隐性方式(autosomal recessive fashion)遗传伴等显性表达(codominant expression)。
溃疡病大出血
溃疡病大出血系指那种大量呕血或柏油样大便,血红蛋白值明显下降,以致发生休克前期或很快陷入休克状态。因此,不包括那些小量出血或检查大便时发现隐血的情况。
空肠弯曲菌肠炎
空肠弯曲菌肠炎(campylobacter jejuni enteritis)是由空肠弯曲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腹痛、血性便、粪便中有较多中性白细胞和红细胞为特征。 空肠弯曲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是动物,如何控制动物的感染,防止动物排泄物污染水、食物至关重要。
溃疡病急性穿孔
溃疡病急性穿孔是溃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全部的溃疡病患者中,急性穿孔约占10~15%。溃疡穿孔绝大部分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与胃溃疡穿孔的比为15:1。溃疡病急性穿孔发病急,变化快,如不及时治疗,可由于腹膜炎而危及生命。
空肠、回肠憩室
空肠憩室比回肠多见,常在Treitz韧带附近,可单发,但常为多发。如为多发,在下部肠道其数目逐渐减少,体积也较小,有时仅为很小的突出。但在回肠末段又不少见。
溃疡病出血
出血的量与速度取决于被侵蚀的血管的种类和内径、血管的舒缩状态,以及病人的凝血机制。所谓大量出血,指临床上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血红蛋白低于8g/100ml,红细胞计数低于300万/mm3。
奎宁中毒
小儿奎宁中毒(quinine poisoning)多因用量过大或特异质引起,静脉注射过快或药液浓度过度可致休克。孕妇应用大剂量奎宁,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引起胎儿或新生儿中毒。复方奎宁注射液内含盐酸奎宁0.136g和小量的咖啡因及乌拉坦,对特异体质的小儿可因奎宁导致过敏反应及休克。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自1963年以来Laurell与Eriksson发现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ypsin,简称α1-AT)缺乏与肺气肿有密切关系,认为α1-AT缺乏是家族性肺气肿的主要原因。α1-AT的缺乏与婴幼儿肝硬化、肝癌的发病均有密切关系。
可拉明中毒
可拉明(coramine)、山梗菜碱(lobeline)在儿科应用较广,可因剂量过大或连续多次注射较大剂量而引起中毒。半边莲、山梗菜及其种子都含有山梗菜碱,内服过量亦可导致中毒。
眶上神经痛
眶上神经痛是指眶上神经分布范围内(前额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
克雅氏病
皮质-纹体-脊髓变性(CJD)是一种可传播的致命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快速进行性痴呆及大脑皮质、基底节和脊髓局灶性病变为特征。
克-雅氏病性痴呆
克-雅氏病性痴呆是属朊病毒(蛋白)疾病,是由朊蛋白传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本病潜伏期长,病程短,多在1~2年内死亡。痴呆为持续进展性。至20世纪50年代Sigurdsson(1954)研究羊瘙痒症海绵状脑病提出慢病毒感染。朊蛋白基因(PRNP)位于第20号染色体短臂。朊蛋白在体内分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正常细胞异构体(PrPc)由内质网合成、半衰期短3~6h迅速降解,此蛋白结构主要由α螺旋组成,β折叠甚少。无致病作用。另一种致病瘙痒症异构体(PrPsc),蛋白结构α螺旋甚少,主要由β折叠组成,翻译加工过程缓慢不易降解并在细胞膜特别是突触膜沉积而致病。
克拉伯病
克拉伯病(Krabbe disease)于1916年由丹麦儿科医师Krabbe首先报道,因此称为Krabbe病,依据其临床特点,亦称为婴儿家族性弥漫性硬化(infantile familial diffuse sclerosis),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突变基因位于14p。克拉伯病的基因缺陷,引起半乳糖脑苷-β-半乳糖苷酶缺乏,是导致主要累及脑白质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本病预后极差。婴儿型者常于1岁之内病故。晚发者可生存至10岁左右。
库欣综合征
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又称皮质醇增多症(hvpercortisolism)或柯兴综合征。1912年,由Harvey Cushing首先报道。本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高皮质醇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满月脸、多血质外貌、向心性肥胖、痤疮、紫纹、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
克兰费尔特综合征
克兰费尔特综合征(Kleinfelte’s syndrome)(47,XXY),是一种较常见的因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并伴有多种异常表现的综合征。男性格外多了一条女性的性染色体。外表是男性,但通常阴茎比常人小,无生育能力,智力低下发生率增多。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由Schwartz于1957年首先报道,乃因抗利尿激素(ADH,即AVP)或类似抗利尿激素样物质分泌过多使得水的排泄发生障碍所致,改变以低钠血症为突出表现。SIADH是抗利尿激素(ADH)未按血浆渗透压调节而分泌异常增多,致使体内水分储留、尿钠排出增加,以及稀释性低钠血症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除严重颅脑损伤、颈髓损伤、严重颅内感染以及脑血管病急性期(10%~14%)外,还有恶性肿瘤和肺部肿瘤等等。
卡尔曼综合征
卡尔曼综合征(Kallmann Syndrome,KS)是伴有嗅觉缺失或减退的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具有临床及遗传异质性的疾病。KS可呈家族性或散发性,其遗传方式有三种:X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抗菌药中毒性肾病
抗菌药中毒性肾病(nephropathy due to poisoning of antibiotic)是指由于应用有肾毒性或易引起肾损害的抗菌药而导致的肾脏疾病。抗生素引起的肾损害是一组较常见的药源性疾病,临床上许多抗菌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由肾脏排出,其中有些具有明显的肾毒性或产生过敏反应。抗生素对肾脏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和急性肾小管坏死(ATN)两大类,重者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ARF)。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APL抗体是一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发生免疫反应的抗体,主要有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d antibody,ACL抗体)、抗磷脂酸抗体和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等。与APL抗体有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和神经精神症状等。APS是SLE病人中常见的临床表现。
科干综合征
科干(Cogan)综合征也称间质角膜炎-眩晕-神经性耳聋综合征。最早由Mogan和Baum Gartner(1934)报道,后由Cogan(1945)确定为一种独立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①非梅毒性间质性角膜炎;②眩晕等前庭神经症状;③严重双侧性神经性耳聋;④系统性血管炎表现,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胃肠道出血等。
卡普兰综合征
卡普兰(Caplan)综合征,又有类风湿尘肺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尘肺综合征、硅沉着病关节炎等之称。1953年,英国的Caplan发现尘肺煤矿工人合并有类风湿关节炎者可有特异性肺阴影,后人将该病称为卡普兰综合征。以后又相继证实吸入游离硅酸、硅酸盐、铁、铝等其他无机粉尘也可产生本综合征。目前将硅沉着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肺部又出现特征性阴影者,均称为卡普兰综合征。
堪萨斯分枝杆菌感...
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mycobacterium kansasii infection)在1953年在美国堪萨斯城首先发现,以后世界各地均有发现,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水可能是本菌的栖息地。
克里格勒-纳贾尔...
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crigler-najjar syndrome,CNS)又称为先天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先天性非梗阻性非溶血性黄疸,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的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
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口形红细胞增多症(stomatocytosis,ST)是一种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增多,正常人外周血中也可见到少量口形细胞,一般为3%~5%,若超过5%则可认为异常。
抗活化的蛋白C症
在进行APTT、试验时若加入APC,由于APC使因子Ⅴa和Ⅷa灭活,APTT出现延长。如果加入APC后APTT不延长或延长的程度减轻,称为抗活化的蛋白C症(APCD)
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是原发性心肌病常见的类型。其特点是以左心室(多数)或右心室有明显扩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以往曾被称为充血性心肌病。本病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约20%的DCM患者有心肌病的家族史。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率逐渐增加,据估计,年诊断率约为8/10万,患病率约为37/10万,其中半数患者年龄在55岁以下,约1/3患者心功能为Ⅲ~Ⅳ级(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标准)。但部分未被诊断的轻型患者可能会使实际患病率更高。
克山病
克山病(Keshan disease)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疾病,亦称地方性心肌病。1935年首先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故以克山病命名。过去本病死亡率较高,新中国成立后积极防治本病,使本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有大幅度的下降。在预防、治疗方法和病因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目前年发病率已降至0.07/10万以下,发病类型由以急型、亚急型为多,转为以潜在型和慢型为主。大量流行病学、病理解剖学、临床防治及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本病是一种独立的地方性心肌病。
口底多间隙感染
口底多间隙感染又称口底蜂窝组织炎(cellulitis of the floor of the mouth),曾被认为是颌面部最严重而治疗最困难的炎症之一。随着诊治水平及有效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近年来本病已极其罕见。
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是一种起源于肺的气体栓子阻塞脑血管引起的疾病,通常因在周围压力降低时(如从深水潜水上升时)膨胀的肺部气体导致肺过度膨胀所致,其常见的特征为疼痛和/或神经系统症状。
开放性气胸
开放性气胸指引起气胸的漏气通道呈持续开放状态,气体随呼吸进、出胸膜腔的气胸。引起开放性气胸原因为胸部创伤,常见于车祸伤,枪伤,爆炸物伤造成胸壁缺损,胸膜腔和外界沟通,使空气经胸部伤口,肺,气管和食管破裂口或软组织缺损出,随呼吸自由进出胸膜腔,造成正常负压消失。
α1-抗胰蛋白酶缺...
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ypsin,简称α1-AT)缺乏与肺气肿有密切关系,认为α1-AT缺乏是家族性肺气肿的主要原因。α1-AT的缺乏与婴幼儿肝硬化,肝癌的发病均有密切关系。
溃疡病穿孔
胃、十二指肠溃疡向深部发展,可穿通胃或十二指肠壁,为溃疡病的常见并发症,但比出血要少一半,约占溃疡病住院治疗病人的20%~30%。
眶脑膜瘤
该瘤可原发于眼眶,也可与颅内脑膜瘤互相蔓延,较常见者为嗅叶沟或眶顶处的脑膜瘤,大多为良性,但具有侵入性行为。多见于中年妇女。
开放性脑外伤
开放性颅脑损伤是指颅骨和硬脑膜破损,脑组织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相通。约占颅脑损伤的17%。平时多因锐器、钝器打击和坠伤与跌伤所造成,战时则多由火器致伤。临床表现因受伤原因、方式和暴力大小不一而差别悬殊,但大多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创口及伤道内出血、局灶性脑症状以及易并发感染,特别是火器性颅脑损伤,其伤情多较严重、变化快、疗效较差、后遗症多和死亡率高。
髋关节脱位
本病是一种严重损伤,因为髋关节结构稳固,必须有强大的外力才能引起脱位。在脱位的同时软组织损伤亦较严重。且常合并其它部位或多发损伤。因此患者多为活动很强的青壮年。一般分为前、后及中心脱位3种类型。脱位后股骨头位于Nelaton线(髂骨前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之前者为前脱位。脱位于该线之后者为后脱位。股骨头被挤向中线,冲破髋臼而进入骨盆者为中心脱位。三种类型中以后脱位最为常见。这种损伤应按急诊处理,复位越早效果越好。
开放性手外伤
手与外界的接触最多也最频繁,从而易受伤。骨科急诊病人中,手外伤约占就诊人数的四分之一,而手部开放性损伤又占手外伤总数的三分之二。手部损伤的防治是外科领域的重要课题。特别必须强调对复杂的急诊手外伤的早期处理,对这类损伤,必须持积极态度。如果早期处理正确常可避免再做二期手术。如果损伤严重不能再早期进行修复,也应在早期手术时尽量为晚期修复创造条件。
髋臼骨折
髋臼骨折可由骨盆骨折时耻骨、坐骨或髂骨骨折而波及髋臼,也可由髋关节中心性脱位所致。
髋关节结核
髋关节结核在全身骨关节结核中约占7.20%,仅次于脊椎结核而居第二位。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7%-10%病例可见同时患骶髂关节结核或下段腰锥结核。
溃疡性结肠炎性关...
肠病性关节炎(enteropathic arthritis)是指与Crohn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的关节病。这些病变是由肠管的临床和组织学炎症、肠通透性改变和外周与中轴性关节炎症等联系在一起的。约20%病例有外周关节炎,10%~15%病人有中轴关节炎。外周关节病更多见于有肠外证候(如结节性红斑)的人。男女发生率相等。任何年龄皆可受累,但成人的关节炎一般是在肠管已有炎症切实发生后出现的,儿童情况则与此相反。
髋关节后脱位
髋关节是一杵臼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髋臼深而且大,能容纳股骨头的大部分,两者互相密合,形成真空,能互相吸引。关节囊及周围韧带较坚强,构成一个相当稳定的关节,脱位的发生率较低。髋关节囊前壁有较强的髂股韧带,内上壁有耻骨囊韧带,后上壁有坐骨囊韧带加强。但内下壁和后下壁缺乏韧带,较为薄弱,容易从这两处发生脱位。不合并髋臼骨折的单纯性髋关节脱位只有前、后两种。临床上以后脱位最为常见。
髋关节前脱位
单纯性髋关节前脱位,远远少见于后脱位,据布拉(Brav)统计为后脱位的14%,阿福克(Aufanc)等统计为后脱位的4%,沙摩波逊(Thompson)等统计为后脱位的9%。
柯莱斯骨折
柯莱斯骨折(Colles fracture)是指桡骨下端的骨松质骨折,骨折发生在桡骨下端2~3cm范围内的骨松质部位。为人体最常发生的骨折之一,占所有骨折的10%,以老年人及成年人占多数。骨折多为粉碎型,关节面可被破坏。幼年人受到同样暴力可造成桡骨下端骨骺分离。
克罗恩病关节炎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胃肠道非特异性的肠道肉芽肿性炎症性疾病,伴有溃疡、肉芽肿、瘢痕形成和关节炎等病理变化,与溃疡性结肠炎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BD)。本病整个消化道均可发生,但主要累及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临床以腹痛、腹泻、腹块、肠瘘、肠梗阻为特点,常伴有发热等肠外表现。病程多迁延,呈发作缓解交替出现,重症者迁延不愈,常有各种并发症,预后不良。
卡波西肉瘤
卡波氏肉瘤(Kaposis sarcoma)又名多发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Multiple idiopathic hemorrhagic sarcoma)。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多中心性血管性肿瘤。临床少见,好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亦常见于艾滋病患者。临床早期以肢体等处的有色丘疹或斑块为主要表现,逐渐发展成大的斑块或结节,可伴有明显的局部水肿和内脏损害。放射治疗敏感,可配合手术和化疗等治疗。
口吃
口吃多发生于儿童,50%的口吃患者于5岁前发病,而1~3岁的小儿在情绪紧张时出现一时性的口吃是比较多见的。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改善或消失,少数可持续至成年。
口周湿疹
口周湿疹是一种发生于口唇周围皮肤的炎症性疾病,多见于婴幼儿、儿童。口周湿疹的特点是口唇周围出现炎症性红斑、丘疹、水疱、脓疱和鳞屑等皮损,并伴有瘙痒、疼痛和烧灼感。如果继发感染,还可能出现化脓、糜烂和结痂等症状。
抗体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包括一组疾病,特征为抗体生成及抗体功能缺陷。本组疾病一般均有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减少或缺乏。
开角型青光眼
也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chronic simple glaucoma)。此类青光眼较常见,多见于中年人以上,青年人亦可发生,常为双侧性,起病慢眼压逐渐升高,房角始终保持开放,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到晚期视力视野有显著损害时,方被发现,因此早期诊断甚为重要。
卡他性结膜炎
卡他性结膜炎是一种有细菌感染所致的常见的传染性眼病,又称细菌性结膜炎。祖国医学称“暴风客热”,俗称“爆发火眼”
眶蜂窝织炎
眶蜂窝组织炎,为眶内软组织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主客观症状均较严重,甚至可引起脑膜炎或海绵窦血栓形成而危及生命。多为单侧性,偶有累及双侧者。
眶底骨折
眼眶骨折可单独发生,或与其他颌面骨骨折同时发生,如颧骨骨折、额骨骨折或上颌骨Le FortⅡ、Ⅲ型骨折等。临床上遇到的眶骨骨折有眶底骨折、眶上缘骨折、眶顶骨折和眶内、外侧壁骨折等,其中眶底骨折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有某些特点。
眶内海绵状血管瘤
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是原发于眶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几乎均在青年以后发病,无性别差异。该肿瘤在病理上为一种错构瘤,并非真正的肿瘤,病因尚不明确。
眶假瘤
眶假瘤(pseudotumor of the orbit)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增殖性炎症,因具有真性的症状而得名。
眶内纤维组织细胞...
纤维组织细胞瘤(fibrous histiocytoma)是一种由纤维细胞和肥大的组织细胞构成的肿瘤。过去名称较多,现已统一称作纤维组织细胞瘤。多发生于肢体的肌肉、筋膜、脂肪组织内,近来已认识到也常见于眶内。Jakobiec等称纤维组织细胞瘤是成年人眶内最常见的间叶肿瘤。在眼部还可发生于眼睑、结膜、泪囊和角膜缘等处,但以眶内最为多见。本肿瘤多归类于间叶肿瘤,但因纤维细胞成分较多,也有作者作为纤维结缔组织肿瘤论述。
眶骨膜下脓肿
眼眶骨膜下脓肿(subperiosteal abscess of the orbit)的临床情况与眶蜂窝织炎相似,对二者的鉴别有一定的困难。随着现代影像技术尤其是CT扫描的广泛应用,对骨膜下脓肿逐渐认识,对其发现率也逐渐增加。骨膜下脓肿发病率并不少于眶蜂窝织炎。该病感染灶位于一个相对无血管的无效腔内,对其处理尚存在一些争论。
眶骨髓炎
眶骨髓炎(orbital osteomyelitis)是一种少见的眼眶炎症,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儿童易患此病可能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有关。眶上壁是最常见的发病位置,其次为眶外壁,而眶下壁和内壁很少受累。
空鼻症
医源性萎缩性鼻炎即空鼻综合症或空鼻症(英文:empty nose syndrome),是一种由鼻甲切除性手术或类似手术导致的鼻腔综合症。其主要特征为鼻塞及鼻腔和(或)鼻咽、咽部干燥感等症状。鼻腔检查可以发现患者的鼻腔宽敞呈“筒状”。目前,有研究者认为过分的鼻甲切除性手术可以导致继发性鼻腔粘膜萎缩及一系列伴发症状。
枯草热
枯草热是一种急性季节性发作的变应性鼻炎。一般由风媒花粉所致,春季型由树花粉(橡、榆、槭、桤、桦、三角叶杨、橄榄)所致;夏季型由园草花粉(狗乐草、猫尾草、香茅草、果园草、约翰逊草)和野草花粉(绵羊酸模草、英格兰车前草)所致;秋季型由野草花粉(豚草)所致。季节性枯草热偶可由空气传播的霉菌孢子引起,因此本病有显著的地理区域差异。
口咽部粘连
口咽部粘连是在软腭、咽弓与舌根部之间因疤痕组织粘连而引起,最常见的粘连是舌根与咽弓粘连,病因与鼻咽粘连相似。常发生于扁桃体手术后。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凹、周围充血。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好发于唇、颊、舌缘等。病因及致病机制仍不明确。诱因可能是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治疗主要以局部治疗为主,严重者需全身治疗。
口臭
所谓口臭(也有称“口气”的),就是人口中散发出来的令别人厌烦、使自己尴尬的难闻的口气。它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WHO已将口臭作为一种疾病来进行报道。调查显示,中国口臭患病率为27.5%。而在西方国家,则为50%。全球约有10%~65%的人曾患有口臭。
口腔癌
口腔癌是指发生于口腔的恶性肿瘤。包括唇癌、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粘膜的癌症等。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口腔癌以男性多见。口腔癌病例中,以舌活动部癌最常见,其次为颊粘膜癌。
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影响皮肤和黏膜表面的炎性疾病,推测可能由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对上皮基底细胞损害所致,临床和组织病理表现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极为相似。10%~50%的扁平苔藓患者出现口腔损害。
口角炎
口角炎(angular cheilitis)是不同因素所致的口角部位的皮肤及其临近黏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主要在儿童间流行,与化脓性球菌或白色念珠菌感染或缺乏维生素B2、维生素P等有关。
口腔粘膜病
口腔粘膜病是指除肿瘤以外,发生在口腔粘膜和软组织的疾病。口腔粘膜病病种较多,患病率较低,病损多种多样,病因复杂,有些病与全身因素关系密切,在诊治过程中要有整体观念。口腔某一部位粘膜的正常色泽、外形、完整性与功能等发生改变的疾病。病变种类繁多,可以组合成复杂多样的损害。有些全身性疾病也在口腔粘膜上有所表现,而有些口腔表征可作为全身疾病诊断的依据或线索。
口腔单纯性疱疹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和粘膜疾病。疱疹性口炎多见于婴幼儿,在高热、咽痛后出现口腔粘膜上成簇小水疱或溃疡或融合后形成的大溃疡,7~14天左右可自愈。唇疱疹 多见于成人。发病时可取疱液作病毒接种,或取疱基底涂片,或血液抗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效价升高则证实诊断。
口周皮炎
口周皮炎是一种发生在上唇、颏、鼻唇沟、鼻等处的炎症性疾病,以红斑、丘疹、鳞屑为主要表现,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病的发生可能与长期使用含氟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含氟牙膏有关,也可能是日光敏感、皮脂溢出、感染等因素所致。
口腔白斑
口腔黏膜白斑(Oral leukoplakia)是最普通和最重要的口腔角化异常,为特发性、持续性白斑,需与组织病理学结合诊断。
口腔白斑病
白斑(leukoplakia)是指仅仅发生在粘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病变的斑块状损害,口腔粘膜上的这种斑块是不能被擦掉的,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又不能列入其它疾病分类之中者,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口腔各部粘膜均可发生,但以颊、舌部最多。国内1980年普查结果患病率为10.47%(包括烟斑)。长期以来曾将口腔粘膜上所发生的白色斑块都称为“白斑”,使许多白色损害混同于白斑,从而造成流行病学和治疗方法上的不恰当结果。白斑的色泽除了白色以外,还可表现为红白间杂的损害。应该明确,白斑是肉眼所见的临床术语,在组织病理上的变化,应该符合癌前损害的特征——上皮异常增生,而不是单纯的上皮增生。
口腔菜花状乳头瘤...
口腔菜花状乳头瘤病(oral florid papillomatosis)为好发于口腔黏膜的乳头瘤病,常延及咽、喉以及气管等部黏膜,病因未明,可能系病毒感染所致。本病属于中医翻花疮范畴。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翻花疮记载:“翻花疮因溃后生,头大蒂小努菌形,虽无痛痒触流血,血燥肝虚怒气成”。
口炎
口炎是口腔粘膜的炎症,可波及颊粘膜、舌、齿龊、上腭等处。在小儿时期较多见,尤其是婴幼儿,可单纯发病也可继发于腹泻、营养不良、急性感染、久病体弱等全身性疾病时。引起口炎的主要有细菌、病毒及真菌,因受伤感染或全身抵抗力下降而诱发。
开合
开合在临床上较少见,多见于恒牙期,指的是在正中合位及非正中合位时,上下颌部分牙齿在垂直向无合接触,称为开合畸形。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伤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颌、面骨骨折同时发生。各类损伤的临床症状和处理方法也各其特点。
眶下间隙感染
眶下间隙感染是指眶下间隙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眶下区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
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为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发展形成的囊肿:后者也可由于损伤、手术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皮样囊肿囊壁较厚,有皮肤及皮肤附件(如汗腺、毛囊等)组成,囊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腺、汗腺和毛发等结构。
溃疡坏死性口炎
溃疡坏死性口炎(necrotizing ulcerative stomatitis)是一种严重的由Vincent螺旋体或梭形杆菌感染而引起的口腔坏疽性病变。
口腔粘膜黑棘皮病
口腔粘膜黑棘皮症系以色素沉着增生、角化过度、为主,触及质地较粗糙,唇部未见异常。口干臭、脉弦、疣状增殖为特征的皮肤病,其中真性良性黑棘皮病,常舌质红、苔黄腻、饮食及二便正常。侵犯口腔粘膜,青春期时发展最明显。在口腔科临床上的确罕见
口腔灶性上皮增生
本病由Heck于1961年首先报道,1965年由Archard命名。其特点为口腔黏膜多发性高起性疣样损害,主要发生在印度、北美、南美和格陵兰的爱斯基摩人。常呈小范围局部流行,个别报道有家族倾向。
颏下间隙感染
颏下间隙感染是指颏下间隙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淋巴结肿大、颏下三角区皮肤充血、疼痛有等。
口蹄疫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最易感的是牛类,猪也易感,羊、山羊、骆驼、象等均有发病报告,人亦可感染。主要是人与动物接触而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唇、牙龈、颊部、舌的边缘、手足颜面等处的黏膜、皮肤先出现红点、继生水疱,水疱破裂后成溃疡、结痂后痊愈,时伴有发热、头痛、四肢痛、眩晕、呕吐、腹泻等。一般预后较好。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系圆形或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皮肤毛囊性真菌感染。1973年由Potter正式报道和命名。多见于年轻患者。皮损为孤立散在的红色圆顶毛囊性丘疹或脓疱。排除细菌性毛囊炎、寻常型痤疮、丘疹型皮肤念珠菌病、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等疾病,即可诊断。损害广泛或严重者,可口服酮康唑片。
颗粒细胞瘤
恶性颗粒细胞瘤较罕见,常发生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少数也见于膀胱和喉部。通常发生于成人,男与女之比为1∶3。有两种类型,一类表现为临床恶性、组织学良性;另一类表现为临床和组织学均为恶性。常发生溃疡。前较公认的恶性标准是:1.病理形态良性,但临床复发或有转移;2.体积大于4-5cm,核分裂2/10HPF,有梭形细胞瘤,核大并核仁明显,有坏死,生长迅速或复发,此六种现象不必全部具备。
克尔
皮肤穿入性毛囊和毛囊周角化病(keratosis follicularis et parafollicularis in cutem penetrans),又称真皮穿通性毛囊与毛囊周围角化过度病(hyperkeratosis follicularis et parafollicularis in cutem penetrans)、穿通性过度角化病(heperkeratosis penetrans)、毛囊及毛囊旁角化过度病(hyperkeratosis follicularis et parafollicularis),本病少见,1916年由Kyrle首先描述。其特点为毛囊性或非毛囊性皮肤过度角化而形成的圆锥形角化性丘疹、结节,角质剥除后可见凹坑,好发四肢。
卡波西水痘样疹
本病系在患有湿疹、特应性皮炎或其他某种皮肤病损害的基础上,感染单纯疱疹病毒而致的一种皮肤病。临床表现以皮损区突然发生脐窝状水疱,并伴以全身症状为特征。
颏下皮样囊肿
颏下皮样囊肿系胚胎期外胚叶组织遗留在皮下软组织发育而成的先天性肿瘤。青少年发病,临床表现为突入口腔的无痛性肿物。手术彻底切除效果良好。
柯萨奇病毒疹
柯萨奇病毒疹(coxsackie virus eruption)是由柯萨奇病毒(CV)所致。它是1948年由美国柯萨奇村暴发脊髓灰质炎而命名。柯萨奇病毒分A、B两组,A组主要使新生鼠产生骨骼肌损害;B组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脏损害。
扩张孔
扩张孔(dilated pore)1954年由Winer首先报告。好发于颜面,通常单发,呈扩张孔或巨大粉刺状外观,触之无硬结。组织病理:毛囊漏斗明显扩大,开口部所衬表皮萎缩,但在较深处囊腔内所衬表皮肥厚,并呈现许多表皮突和不规则轻度增生伸入周围间质内。手术切除或电灼治疗。
眶周色素沉着
眶周色素沉着(periorbital hyperpigmentation)为病因不清的眶周的色素过度沉着性疾病。

相关医生

  • 李秀莲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 卢秀英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急救科
    擅长疾病: 危重病的救治。
  • 席时华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眼底
    擅长疾病: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
  • 李晶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眼底
    擅长疾病: 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青光眼、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 热西提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内科
    擅长疾病: 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关医院

  •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国营
    地址:(东单院区)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100730;(西单院区)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100032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 级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国营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国学巷37号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的华西坝,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追溯历史,华西医院起源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基督教会1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国营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院

       一、历史沿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前身是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1953年10月,总后方勤务部卫生部决定将“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改为“军委直属机关医院”。1954年7月,总后方勤务部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国营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国营
    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197号(永嘉路口)

    瑞金医院建于1907年,原名广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着百年的深厚底蕴。医院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893张(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