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缺钙可通过饮食调整、钙剂补充、维生素D补充、适量运动以及就医治疗等方法快速改善。具体选择需结合孩子的年龄、缺钙程度以及身体状况进行综合判断。
1、饮食调整
日常可增加牛奶、奶酪、豆腐、虾皮等富含钙质的食物摄入,同时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营养均衡。建议将高钙食物分散在三餐中,避免一次性过量食用影响吸收效率。
2、钙剂补充
对于中度以上缺钙或饮食摄入不足的儿童,可遵医嘱服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碳酸钙颗粒、乳酸钙片等钙制剂。需注意钙剂与维生素D同服可提升吸收率,但不宜与菠菜等含草酸食物同食。
3、维生素D补充
每日保证1-2小时户外活动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必要时可口服维生素AD滴剂或维生素D3滴剂。建议定期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剂量。
4、适量运动
规律进行跳绳、慢跑、篮球等承重运动,通过力学刺激促进钙质在骨骼沉积。学龄前儿童每日建议保持3小时以上活动时间,注意运动强度需循序渐进。
5、就医治疗
若出现方颅、鸡胸、X型腿等严重症状,需及时就诊。医生可能会给予维生素D肌内注射,或使用降钙素等药物治疗。对于继发性缺钙需同时治疗原发病。
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骨密度检测和血钙检测,避免盲目补钙导致便秘或结石风险。补钙期间若出现多汗、食欲减退等情况应及时调整方案,长期补钙需每3个月评估效果。日常注意保持充足睡眠,营造良好的钙吸收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