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黄体期是什么意思?

黄琳玲 妇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三甲

黄体期是指月经周期中排卵后到下次月经来潮前的阶段,通常持续14天左右。此阶段卵巢内的卵泡排出卵子后形成黄体,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若未受孕,黄体会逐渐退化,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子宫内膜脱落形成月经。

1、时间与生理变化

黄体期一般持续12-16天,从排卵后开始计算。此阶段卵巢黄体细胞会分泌大量孕酮,促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形成适合胚胎着床的环境。若未怀孕,黄体在10-14天后萎缩形成白体。

2、常见身体反应

部分女性在黄体期会出现乳房胀痛、腰酸背痛、情绪波动等症状,这与孕酮水平升高有关。约3-8%女性可能出现经前综合征,表现为水肿、头痛、食欲改变等,通常在月经来潮后缓解。

3、激素变化特征

此阶段孕酮水平达到峰值(约10-30ng/ml),雌激素呈现二次升高。基础体温会上升0.3-0.5℃,这是孕酮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所致,临床上常通过测量基础体温判断是否进入黄体期。

若出现严重腹痛、异常出血或黄体期缩短至10天以内,可能提示黄体功能不足或黄体破裂等情况,建议进行激素六项检测或超声检查。日常可通过记录基础体温、观察宫颈黏液变化等方法监测黄体功能。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