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表面发霉了一般不能继续食用。即使霉变仅存在于局部,其内部可能已存在微生物污染,食用后存在健康风险。
1、霉菌扩散
橘子表皮破损后,霉菌可通过果肉间隙渗透至内部。肉眼可见的霉斑仅为菌丝聚集处,周围看似完好的果肉可能已滋生大量霉菌孢子,例如青霉菌、曲霉菌等。
2、毒素风险
部分霉菌代谢产物对人体有害,如展青霉素、黄曲霉毒素等耐高温的有毒物质。这些毒素无法通过清洗或切除霉变部位完全去除,长期摄入可能损伤肝脏和神经系统。
3、健康影响
食用霉变橘子可能引发急性胃肠道反应,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性反应,过敏体质者还可能诱发荨麻疹或哮喘。
日常需注意将橘子存放在阴凉通风处,环境湿度控制在60%-70%为宜。若发现橘子表皮出现白色绒毛状霉斑或散发异味,建议整颗丢弃。若误食霉变橘子后出现明显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