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片过期后通常不建议继续服用。药物超过有效期后,其有效成分可能发生降解,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增加健康风险。
1、有效成分降解
钙片中的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成分在过期后可能发生化学分解,导致钙元素的实际含量下降。例如,实验数据显示,过期6个月的钙片中有效成分可能损失15%-30%,无法满足每日补钙需求。
2、潜在毒性风险
药物辅料如粘合剂、防腐剂在长期存放后可能发生变质。特别是潮湿环境中,微生物污染风险会增加,可能引发胃肠道不良反应。有案例显示服用过期钙片导致腹泻的概率比正常药物高3倍。
3、吸收效果降低
变质后的钙片崩解度会下降,体外溶出实验表明过期钙片的溶解时间延长50%以上,直接影响人体对钙质的吸收效率。同时分解产物可能与胃酸产生不良反应,降低生物利用度。
服用药物前应仔细查看包装标注的有效期。若发现钙片已过期,建议通过医疗机构或正规药店提供的药品回收渠道进行处理。日常储存应注意避光防潮,开封后尽量在说明书规定时间内用完。补钙治疗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剂量和剂型。